Banner

未名宏观2024年3月经济数据预测-政策效应释放经济或迎开门红

- 2024-04-05 - 爱游戏平台
产品详情

  2024年以来,随着宏观稳经济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复苏加速。但中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仍旧复杂多变,国内有效需求仍在底部徘徊,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未来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助力下,国内经济持续向稳发展,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2%,较去年同期升0.7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稳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政策继续发力提供支撑,尽管工业公司盈利增速压力仍存,但工业需求稳步复苏,工业整体开工率仍保持合理适度水平,工业经济整体处在复苏阶段,预计2024年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较上期加快16.7个百分点。

  消费:尽管政策推动,居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整体经济仍位于底部徘徊,居民收入增速相对不高,叠加低基数效应消失,预计2024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较1~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

  投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长期利好投资,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等指标释放扩张信号,但外部环境趋紧,需求依然承压,预计2024年1~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较1~2月份上涨0.5个百分点。

  出口:高基数效应,政策推动,外部环境释放积极信号,但海外需求仍未企稳,叠加出口管制,预计2024年3月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2%,较1~2月份下降10.3个百分点。

  进口: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一带一路”峰会成功举办或将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但高基数效应,房地产去产能继续,叠加贸易壁垒高企,预计2024年3月份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5%,较1~2月份下降5.0个百分点。

  CPI:受今年春节因素影响,节后消费需求相对收缩,居民消费价格下降,预计2024年3月份CPI同比增长0.5%,较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PPI:国际油价主要受复杂国际环境影响再次反弹,国内需求不明显改变,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低位继续底部徘徊,生活资料价格受中下游工业需求温和影响保持平稳,工业生产价格同比低位震荡消化,预计2024年3月份PPI同比下跌2.7%,与前期持平。

  人民币贷款:在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持续出台下,尤其是当前万亿增发国债的强力推动以及降准、降息等政策的短期效应明显,支撑信贷规模,但楼市回暖持续动力有待观察以及市场预期不稳仍一定程度制约信贷扩张,预计2024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5200亿元,同比少增3700亿元。

  M2:伴随央行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增发国债、设备更新改造以及降准、降息的持续落地,共同支撑M2同比增速,但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高,预计2024年3月末M2同比增长8.8%,较上期上升0.1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中国国内经济企稳,基本面释放积极信号,对人民币形成支撑。但受欧洲降息早于美国的预期影响,美元指数存在上涨空间,利空人民币。预计2024年3月人民币汇率在7.28~7.09区间双向波动。

  预计 2024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2% ,较去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

  2024年以来,随着宏观稳经济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复苏加速。但中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仍旧复杂多变,国内有效需求仍在底部徘徊,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未来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需求端显示:2024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尽管较2023年12月份下降1.9个百分点,但主要受基数效应影响;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较2023年12月份上涨1.2个百分点,稳增长政策效应释放,投资增速或已触底;1-2月外贸增速保持正增长,贸易顺差仍保持相对高位。供给端显示: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较2023年12月份上涨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稳步上升。

  综合来看,在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2024年一季度社会经济增长稳中向好,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2%,较去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

  预计2024年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较上期加快16.7个百分点,1~3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7.28%,较上期加快0.28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仍在持续出台落实,支撑工业经济。2024年2月下旬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万亿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提前发行,共同提振工业产出。第二,央行下调相关利率,宽松政策环境提振工业企业。央行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降至3.95%。从压低因素看:第一,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2023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利润持续收缩抑制工业产出。第二,楼市虽有松绑,但未大规模回暖,工业产出需求端仍显偏弱。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25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2.73%。

  综合而言,稳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政策继续发力提供支撑,尽管工业企业纯收入增速压力仍存,但工业需求稳步复苏,工业整体开工率仍保持合理适度水平,工业经济整体处在复苏阶段,预计2024年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较上期加快16.7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7.28%,较上期加快0.28个百分点。

  预计2024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较1~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来看:政策推动下,消费存在复苏迹象。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强调“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要“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要“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商务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

  从压低因素来看:第一,低基数效应消失抑制消费额增速大幅上涨。2022年受疫情影响,消费额增速低位前行,对2023年各月形成了相对低基数效应,2023年整体消费额增速相对较高,2024年基数效应基本不存在。第二,当前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依然较大,整体经济仍位于底部徘徊,居民收入增速有待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较上半年下滑0.2个百分点,疫情前2019年同期下滑2.5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尽管政策推动,居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整体经济仍位于底部徘徊,居民收入增速相对不高,叠加低基数效应消失,预计2024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较1~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

  预计2024年1~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较1~2月份上涨0.5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来看:第一,降准降息,带动投资。央行决定,自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决定,自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第二,工业企业升级改造,利好制造业投资。3月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受政策效应影响,1~2月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17.0%,较前期上涨10.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较前期上涨2.9个百分点。

  从压低因素来看:中美博弈继续,对华限令间接抑制投资增速上涨。继2023年8月拜登签署对华投资限令后,2024年2月,据报道,美国政府正考虑限制中国“智能汽车”与相关零件进口到美国,而且还将范围扩大到所有第三方国家的中国电动车及零件,以防中国业者透过墨西哥等国将零部件运抵美国。

  综合来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长期利好投资,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等指标释放扩张信号,但外部环境趋紧,需求依然承压,预计2024年1~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较1~2月份上涨0.5个百分点。

  预计2024年3月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2%,较1~2月份下降10.3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外需存在小幅扩张的基础。3月份,美国3月标普全球制造业PMI初值52.5,位于荣枯线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多国首脑来华赴会,长期利好外贸进出口。

  从压低因素来看:第一,基数效应,拉低本月出口额增速。2023年3月出口额同比增长11.2%,较2023年1~2月份上涨14.2个百分点,形成明显的基数效应。第二,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42家企业实施出口管制,理由是这些企业涉及中国的军民融合战略,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总体而言,高基数效应,政策推动,外部环境释放积极信号,但海外需求仍未企稳,叠加出口管制,预计2024年3月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2%,较前期下降10.3个百分点。

  预计2024年3月份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5%,较1~2月份下降5.0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国内经济释放企稳信号,内需扩张利多进口。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较前值上涨1.2个百分点。第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仅中俄两国一项就签署了一份总价值高达2.5万亿卢布,折合成人民币超过1800亿元的合同,协议未来12年内,俄罗斯将向中国供应总计7000万吨的谷物、豆类和油籽。“一带一路”双边贸易进一步互动,利多进口。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高基数效应,拉低进口额增速。2023年3月份进口额同比下降2.0%,较2023年1~2月份收窄8.0个百分点,对本月形成高基数效应。第二,房地产去产能继续,黑色大宗商品需求依然低迷。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0%,房地产开发产能依然在收缩,抑制钢铁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利空进口。第三,外贸摩擦继续,技术封锁、贸易壁垒提高,抑制中国进出口增速上涨。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最终规则在去年10月7日出台的临时规则基础上,进一步加严对人工智能相关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限制,并将多家中国实体增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总体而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一带一路”峰会成功举办或将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但高基数效应,房地产去产能继续,叠加贸易壁垒高企,预计2024年3月份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5%,较1~2月份下降5.0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非食品价格,尤其是服务价格增速已经触底反弹。1~2月份,非食品、服务价格同比增长0.7%、1.2%,分别较2023年0.3、0.2个百分点。从压低因素看:春节错位,受传统习俗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在春节前夕上涨后期下降,使得居民消费价格也同频出现节前上涨节后下跌的情况。2023年春节在1月22日,而2024年春节在2月10日,存在明显的春节错位现象,对本月CPI增速起到压低作用。

  综合而言,受今年春节因素影响,节后消费需求相对收缩,居民消费价格下降,预计2024年3月份CPI同比增长0.5%,较前期下降0.2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3月份上游主要工业品价格环比转跌。截至3月25日,石油天然气方面,受复杂国际关系影响,3月原油价格反弹,布油、美油月度期货结算均价分别上涨3.19%、4.45%;煤炭方面,整体供需偏松的情况较上月未有反转,煤炭多数品种市场价格继续小幅下跌;化工方面,市场价格较上期有所上涨;非金属方面,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3%;黑色金属方面,铁矿石期货结算价下跌8.61%;有色金属方面,电解铜市场价环比升1.9%,铝市场价环比跌1.4%、铅市场价环比跌0.4%、锌市场价环比跌2.0%;农业生产方面,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市场价分别环比升1.4%和-1.7%。

  综合而言,国际油价主要受复杂国际环境影响再次反弹,国内需求不明显改变,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低位继续底部徘徊,生活资料价格受中下游工业需求温和影响保持平稳,工业生产价格同比低位震荡消化,预计2024年3月份PPI同比下跌2.7%,与前期持平。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仍在持续出台落实,支撑信贷需求。2023年第四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元,其中5000亿在2023年使用,剩余5000亿在2024年使用;2月下旬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第二,楼市政策松绑支撑信贷。1月27日,一线城市广州优化调整限购政策,在限购区域范围内,购买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上(不含120平方米)住房,不纳入限购范围;3月14日,杭州全面取消二手房限购。第三,央行下调相关利率支撑信贷。央行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降至3.95%。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楼市回暖持续动力有待观察。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3月26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2.73%,显示商品房销售并未受楼市松绑而持续回暖,后续能否支撑信贷规模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二,市场预期有待进一步稳固。一方面居民户预防性储蓄心理仍在,如还贷潮、储蓄潮等,2024年前2月储蓄存款余额累计增加5.7万亿元,另一方面民间投资持续偏弱,自2023年5月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连续负增长,共同抑制信贷。

  综合而言,在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持续出台下,尤其是当前万亿增发国债的强力推动以及降准、降息等政策的短期效应明显,支撑信贷规模,但楼市回暖持续动力有待观察以及市场预期不稳仍某些特定的程度制约信贷扩张,预计2024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5200亿元,同比少增3700亿元。

  预计2024年3月末M2同比增长8.8%,较上期上升0.1个百分点。一是2024年以来持续出台稳增长政策支撑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信贷规模扩张。如增发万亿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信贷规模。二是高基数。2023年3月末M2同比增速偏高,一定程度压低同比增速。三是央行降准、降息。央行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降至3.95%;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1月25日开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稳中有降。四是政府专项债继续发力,但今年发债节奏缓于去年。

  综合而言,伴随央行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增发国债、设备更新改造以及降准、降息的持续落地,共同支撑M2同比增速,但去年同期基数相比来说较高,预计2024年3月末M2同比增长8.8%,较上期上升0.1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来看:第一,中国国内基本面释放积极信号,利多人民币。近期数据显示,经济走势稳步复苏,政策落地效应显现,1~2月投资增速上涨,2月CPI增速转正,3月或小幅回落但继续正增长,经济基本面释放积极信号,利多人民币汇率。第二,资金流向方面,截至3月26日,3月北向资金净流入269亿元人民币。第三,趋势方面,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平稳。截至3月2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946元,而2月29日为1美元对人民币7.1036元,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上调90个基点。

  从压低因素来看,第一,美元指数走高,利空人民币。一方面,美国国内通胀反复、就业良好、GDP预期上调,推迟了美国降息预期;另一方面,3月瑞士银行意外降息,叠加近期欧洲主要国家PMI不及预期、GDP和CPI增速下行,增加了欧洲早于美国降息的预期,推动美元指数进一步上涨。第二,中美利差保持倒挂,截止到3月26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4.2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3123%,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人民币承压。

  综合而言,中国国内经济企稳,基本面释放积极信号,对人民币形成支撑。但受欧洲降息早于美国的预期影响,美元指数存在上升空间,利空人民币。预计2024年3月人民币汇率在7.28~7.09区间双向波动。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稳步的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稳步的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